close

摧破愚昧的注荼半托迦尊者(11)

十六尊者之十一──注荼半托迦尊者

Arhat Chudapanthaka 注荼半托迦尊者

    在靈鷲山上﹐
  住著尊者注荼半托迦﹐
  他身邊有一千六百阿羅漢圍繞﹐
  尊者手作禪定手印。
  向尊者致敬﹗

  注荼半托迦尊者雙手作禪定手印。這個手印的含義是說信奉佛法的人,都應從無常世界上的各種虛華的外在中解脫。佛徒應該遵奉一心修習佛法﹐最終獲得從輪回之苦中解脫的成就。

  注荼半托迦尊者還有很多的神通和恩德﹐其中一部分如下述。據說眾生無論處於任何的境況﹐例如眾生處在色欲之火﹑敵恨之火和愚痴之火中﹔處在欲害他人的念頭中、處在惡緣時、處在深受煩惱和痛苦折磨時、處在思想波動煩亂時、處在外道迫害時、以及產生誤見的時候,祗要尊者示現﹐必可獲得佑護而安然無恙。注荼半托迦尊者還能加持眾生調伏外在的痛苦與傷害。

  注荼半托迦尊者的生平

  注荼半托迦出生在古印度室羅伐悉底城一個婆羅門家庭。這家的妻子生有很多孩子﹐但祗有一個孩子活了下來。當婆羅門的妻子又一次懷孕時﹐她決定再次聽從一個老婦人給她的勸告。在上一次。婆羅門妻子生孩子的時候﹐她聽從了老婦人的指導﹐孩子才活下來了。那孩子就是後來的半托迦尊者。這次生產時﹐婆羅門的妻子仍按老婦人說的﹐給剛出生的孩子包上白布﹐嘴裡放上融化的奶油﹔由一位少女將孩子抱到行人稠密的十字路口﹐經過僧人和婆羅門面前進要跪拜在地。又對抱孩子的少女說﹐如果在太陽落山的時候﹐這嬰兒還活著﹐就把他帶回家來﹔如果孩子死了﹐就把他丟棄。

  沒想到那位抱孩子的少女非常懶﹐她沒有走到人稠密的十字路口﹐而是來到了一條小路﹐那條路上既看不見僧人也看不見婆羅門。就在此時﹐時時刻刻都在廣濟眾生﹐為救濟眾生而創造機緣的釋迦牟尼佛專程來到這條路上。少女看見了僧人﹐就按主人以前吩咐的話給佛陀行了禮。釋迦牟民佛祝福這個孩子說﹕願這個孩子長壽﹗願這個孩子完成父母修法的意願。到太陽落山的時候﹐這個孩子仍然活著﹐于是﹐少女就把他抱回家去。後來給孩子命名為注荼半托迦。

  孩子長大後﹐卻顯得非常遲鈍。當有人給他教悉達摩的發音時﹐就是學不會。給他教悉達時忘了後邊的﹔教時﹐忘前邊的悉達。他的老師對注荼半托迦的父母說﹐他寧願去教很多其他的婆羅門人家的孩子﹐也不願把時間花在這一個學生身上。

  此後﹐注荼半托迦的父母把兩個孩子送到一位吠陀教師那裡。在那兒﹐老師又教他念奧瑪普幾個字母﹐但也學不會﹐教師非常惱火﹐對他的父母說﹕你的那一個兒子半托迦﹐學什麼都非常快。但這個孩子學什麼都學不進去﹐你還是另請高明吧﹗因為注荼半托智力遲鈍﹐又因為他是少女抱到小路上活下來的﹐所以注荼半托迦又稱拉群巴(小路)。

  有一天﹐兩個孩子的父親病危在床﹐他對兒子半托迦說﹐不要為他的死難過﹐要好好照顧弟弟。說完後就去世了。

  後來﹐哥哥半托迦斷絕塵緣成了僧人﹐弟弟的生計就艱難起來。

  一天﹐聖者半托迦和其他的人結伴到室羅伐悉底城去朝拜釋迦牟尼佛。一大群人趕去看望半托迦一行。注荼半托迦心想﹕如果這些人前去的話﹐我也隨他們去吧。於是也就進入人群中﹐恰好被哥哥半托迦看見﹐半托迦問注荼半托迦道﹕你現在以什麼為生呢﹖

  注荼半托迦回答﹕無以為生﹐生活異常艱難。

  半托迦又問﹕你想出家為僧嗎﹖

  像我這樣的愚笨之人﹐還能出家為僧﹖注荼半托迦驚奇地問。

  半托迦對注荼半托迦說﹕習學佛法不分高低種姓﹑貴賤和智力高下﹐最重要的是遵循佛陀教義﹐並付諸實踐。如果你真心誠意地想成為僧人﹐那麼你就能做到。

  注荼半托迦回答說﹕那太好了﹐我真是想出家為僧。於是﹐應注荼半托迦的請求﹐半托迦導引弟弟入了佛門﹐又教給他如何尊奉佛門戒律。到了一定的年齡﹐注荼半托迦成了一名比丘。

  此後﹐半托迦教給注荼半托迦如下一段經文﹕

  不做身之惡業﹑語之惡業和意之惡業﹔
  通曉萬物皆幻變之理﹑尋求解脫﹔
  時刻警覺﹐不使意念失控﹔
  不要沾染導致你苦難的因緣。

  可是過去了三個月﹐雖然半托迦努力幫助他記憶﹐但如同強按牛頭不吃草﹐注荼半托迦還是沒有學會這段經文。

  夏日靜修後的一天﹐半托迦帶著他的弟子中最愚笨的一位﹐也就是弟弟注荼半托迦﹐來到六群比丘處﹐一個叫鄔難陀的僧人面前。但後來鄔難陀卻又請他回到哥哥半托迦這邊﹐半托迦心裡思慮應該善言相勸或者斥罵責難。這樣﹐半托迦擰著弟弟的脖子﹐把他拖到陀林的外邊﹐說﹕你是如此愚笨﹐這樣怎麼可能成為個僧人﹐走吧﹗

  注荼半托迦傷心地想道﹕現在我既不是一個僧人﹐也不是一個婆羅門子﹗於是坐在那兒哭了起來。

  其時﹐大慈大悲的釋迦牟尼佛﹐知道該是他出面的時候了。於是﹐佛陀走到注荼半托迦跟前說﹕注荼半托迦﹐你為什麼哭呢﹖

  我的修法導師責罵了我。注荼半托迦回答。

  釋迦牟尼佛對他說﹕得到聖賢的責罵比得到凡人的讚揚要好得多。如此解說之後﹐佛陀告訴注荼半托迦﹐要他去找自己的侍從阿難陀﹐讓阿難陀教化他。

  可是﹐事實也證明阿難陀同樣難以完成這個任務。他對釋迦牟尼佛說﹕上師﹐我侍奉您﹐遵循您的教法﹐並為眾人導示佛法之路﹐但我教化不了注荼半托迦。

  此後﹐佛陀自己向注荼半托迦說法﹐教給他兩條戒語﹕從塵世解脫﹐從污濁不純之中解脫﹗但注荼半托迦甚至連這兩條戒語都記不住。

  釋迦牟尼知道﹐注荼半托迦之所以如此愚笨﹐是因為前世所作惡業的報應﹐所以應該首先除掉這些業果﹐習學佛法才能奏效。釋迦牟尼佛問注荼半托迦道﹕注荼半托迦﹐你能洗一下眾比丘穿髒的鞋嗎﹖

注荼半托迦回答﹕我能洗。

  佛陀對他說﹕那麼你去洗一下比丘的拖鞋和布鞋。然後﹐佛陀吩咐眾比丘把自己的鞋交給注荼半托迦去洗﹐並且告訴他們在注荼半托迦洗鞋時﹐每位比丘教他背誦那兩條戒語。眾比丘依佛陀所說面行事。

  後來﹐當注荼半托迦熟練地記住兩條戒語時﹐釋迦牟尼佛說﹕現在﹐你不必去洗鞋了﹐去打掃寺院殿堂﹐一邊打掃一邊默念這兩條戒語。

  打掃寺廟的活兒是沒有盡頭的﹐但注荼半托迦干得非常勤快﹐毫無怨言。依靠佛陀的恩澤﹐有一天﹐他一再重復著從塵世中解脫﹐從污濁不純之中解脫中﹐開始能思維這條戒語了。他思慮著佛陀講的是內在的不潔還是外在的不潔﹐且漸能回憶起以前哥哥教給他的一段經文。透悟了這些經文的深意之後﹐注荼半托迦獲得了聖道。最後又獲得了阿羅漢位。

  愚鈍之人注荼半托迦成為僧人的事跡廣為傳播﹐家喻戶曉。一些外道徒指責說﹕喬達摩(外道徒稱釋迦牟尼)的教法據說是十分的深奧。可是﹐像注荼半托迦之類的愚人也能在他手下成為僧人。那麼﹐他的教法有何深奧難解之處﹖

  釋迦牟尼佛為了反駿外道徒的誹謗﹐也為了證明注荼半托迦的才能﹐告訴阿難陀指定注荼半托迦為兩名比丘尼的學法導師。阿難陀即按釋迦牟尼所言指定注荼半托迦為比丘的導師。注荼半托迦自己也知道佛陀為什麼任命的原因﹐就接受了任命。當兩名比丘來到陀林詢問誰是他們的學法導師時﹐回答說半托迦。她們問是不是說半托迦尊者﹐回答讓兩位比丘尼大吃一驚﹕導師是注荼半托迦。她們非常生氣﹐倆人談論說﹕他們對待我們這樣無禮﹐就因為我們是女子﹗像注荼半托迦這樣的人﹐三個月也學不會一段經文﹐怎麼來指導我們﹖況且我們已經掌握了佛陀的教法。不過且慢﹐我們先去看看他如何反應。

  於是﹐兩位比丘尼來到注荼半托迦面前﹐在他腳前行跪拜禮﹐並致問候。然後﹐她們要求導師為她們說法﹐舉行每半月一次的頌戒懺悔。注荼半托迦給了他們完滿的答復。兩位比丘尼回到夏靜修室後﹐多少有些驚奇﹕注荼半托迦起碼已經知道如何回答問題了。

  其他的比丘尼很想知道誰是自己的導師﹐就問先來的兩位比丘尼。當她們聽說是注荼半托迦之後﹐大吃一驚﹐說﹕怎麼能以如此態度來蔑視我們比丘尼呢﹗我們可不能有這樣一個沒有學識的人作導師﹗

  十二比丘尼中一些調皮的比丘尼﹐匆匆忙忙的為她們的導師造了一座很高的法座﹐但法座四周沒有設置任何可供攀登的階梯﹔另外一此比丘尼則對室羅伐悉底城裡的人說﹕明天﹐我們的大導師將為我們說法。

  她們還四處游說﹐如果人們錯過了這次聽導師說法的機會﹐他們將長期在輪回之中掙扎。這樣就招引很多的的人。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出於好奇﹐還有一部分是為了聆聽佛法。

  第二天清晨﹐注荼半托迦先出門化緣﹐然後做默禱和靜修﹐做完之後和他的隨從一道前住比丘尼的夏季靜修地。當站在靜修地的一些人認出注荼半托迦後﹐竊笑著說﹕瞧﹐這就是比丘尼的導師注荼半托迦﹐三個月記不信一段經文的傻蛋﹗這些比丘尼騙了我們﹐這們傻僧也沒有能力講法﹐我們走吧﹗

  但另有一些人心想﹕讓我們稍等一會。他們就站在那裡。

  當注荼半托迦看到高聳的法座時﹐心下思忖﹔這是為了表示對我的尊敬而建的高法座還是惡作劇呢﹖最後他明白這是惡作劇。因此﹐他以神通伸長了他的手﹐如同象的鼻子一樣﹐把法座往下一壓﹐平穩地坐了上去。

  注荼半托迦從在法座上禪定半刻﹐然後從法座上起身﹐從人們的眼前消失了。他從四個方向顯示了四種殊勝的神通﹐使座下眾徒驚訝不已。注荼半托迦回到法座上之後﹐對比丘尼說﹕眾姐妹﹐我想用七天七夜的時間給大家講解我花了三個月才記住的那段經文的奧意。

  注荼半托迦給比丘尼詳細地講解了那段經文的深意。講到一半的時候﹐所有的聽眾都獲得了各自相應的成就﹐更有少部分比丘尼內心湧起菩提心的大願。

  增長眾比丘尼對佛法的精進與信心之後﹐注荼半托迦回到了陀林。有一些比丘認為注荼半托迦也許把跟隨的弟子都丟掉了。注荼半托迦將自己給比丘尼講法的過程和種種奇妙之事給比丘們細細講述了一遍﹐大家才疑忌全消。
 
釋迦牟尼佛把注荼半托迦說成是改變他人觀念的比丘中最傑出的一位

  另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和他的隨從離開陀林,到位於王舍城的竹林園叢林去,有一位名叫耆婆的醫生邀請佛及弟子前去進午宴﹐但是不邀請注荼半托迦。第二天﹐當佛陀及其弟子坐下共進午宴時﹐釋迦牟尼佛吩咐阿難陀給注荼半托迦留下一個位置。此後﹐佛陀就一直坐在那兒﹐滴水不進﹐也不招呼眾人開飯。耆婆詢問其故﹐釋迦牟佛說﹕注荼半托迦不在這兒﹐齋僧是不完美的。

  耆婆回答說﹕我沒有邀請他來赴宴﹗

  釋迦牟尼佛回答說﹕你既然邀請了我等所有僧人﹐注荼半托迦是我的弟子﹐為什麼不請﹖快派人去請他﹗

  耆婆雖然不情願﹐但又不能拒絕﹐心裡想﹕我派人去請他﹐但不能給他很高的禮遇。於是﹐他派人一名使者去叫注荼半托迦。

  當耆婆的使者到竹林園叢林時﹐注荼半托迦作一千二百五十個化身﹐叢林間到處都是注荼半托迦的化身﹐這些化身的面貌與出席午宴的僧眾十分相似。使者喊了幾聲注荼半托迦的名字﹐那一千二百五十個化身一齊答應。由於認不出自己要邀請的是哪個人﹐耆婆的使者祗好返回了。此後﹐釋迦牟尼佛對派去的使者說﹐這回你要真誠地去邀請注荼半托迦。使者第二次去了之後﹐果然邀請到了注荼半托迦﹐並一道前來赴宴。

  耆婆給注荼半托迦送上食品時﹐沒有表示敬意。注荼半托迦又以神通將自己的手臂如同象鼻一樣伸長﹐抓起釋迦牟尼佛用的飯缽﹐吃掉了裡面的食物。耆婆醫生看到了這一切大為驚異,連忙向注荼半托迦尊懺悔。

  經過這事件﹐注荼半托迦﹐這位偉大的通曉佛陀教法的尊者終於名聲大振。

  通過注荼半托迦的一生德行﹐可以使後世僧人明白﹐雖然起初智力遲鈍﹐祗要心生信仰和忠誠﹐通過不懈地努力﹐最終也能獲得阿羅漢果位。注荼半托迦為比丘尼說法﹐以及後來為眾生示現神變等等﹐目的是為了給仍在無明暗境之人導示方向。

  通過注荼半托迦的例子﹐人們可以逐步認識到業力因緣是如何的微妙﹑深奧。業力的報應是確定無疑的。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正確地認識自心﹐就可以掀開蒙在心中愚魯遲鈍的紗幕。這完全要靠自己的努力﹐別人﹑甚至就是釋迦牟尼佛也不能幫助你做這件事。同時﹐通過導師的指引﹐了知一個人不能只滿足于對佛陀教義的初淺認識而不求精進。祗有在導師的指導下﹐才有可能盡力地擺脫煩惱。此外﹐如果一個人要走上解脫之路而成佛,就應先從行善捨惡開始。

  後世的僧人從注荼半托迦的德行中﹐還可以明白﹐如果一個人的行動堅定不移地遵循佛陀的教法﹐當然這些行動並不僅僅限於掃掃廟宇﹐他將會獲得善業﹐蕩滌煩惱﹐從而有助於他從輪回之中解脫﹐注荼半托迦尊者展示了很多的善業成就﹐並且用適合每個人的方法使眾人皈依佛法。

  注荼半托迦尊者的居地

  注荼半托迦尊者的居地靈鷲山是一處聖跡﹐釋迦牟尼佛曾在此講授《般若波羅蜜多經》。在每月特定的吉日﹐靈鷲便飛抵山敬獻供品﹐進行祈禱。

  遵照釋迦牟尼的意旨﹐注荼半托迦和一千六百名阿羅漢留在靈鷲山﹐護持傳播佛陀的教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約瑟卻林 的頭像
    約瑟卻林

    *光明法園學佛會*

    約瑟卻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